早年经历与仕途起步 📚
徐延旭,字晓山,山东临清人,生于1838年。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,自幼聪颖好学,博览群书。1859年,年仅21岁的徐延旭考中举人,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。初入官场,他历任河北、河南等地知县,为官清廉,勤政爱民,深受百姓爱戴。
驻节越南与抗法斗争 🇻🇳
19世纪末,法国对越南的侵略日益加剧。清政府任命徐延旭为驻扎越南的山西、北宁两省的统帅,负责协助越南抵抗法军的入侵。徐延旭肩负重任,率领清军和黑旗军,与越南人民并肩作战。他深知敌强我弱,便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,诱敌深入,予以痛击。
1883年,法军进攻越南首都顺化,越南国王向清廷求援。徐延旭当机立断,率军支援,在越南北部与法军展开激战。他身先士卒,鼓舞士气,给法军以沉重打击。然而,由于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犹豫不决,导致前线补给不足,援军不继。徐延旭孤军奋战,最终未能阻止法军的进攻。
镇南关大捷与政治风波 🎉
1885年,法军占领越南北方后,直逼中国边境。徐延旭在镇南关(今友谊关)布防,与法军展开了惨烈的战斗。他率领将士们奋力抵抗,多次击退法军的进攻。在战斗中,徐延旭身负重伤,仍坚持指挥作战。最终,清军在镇南关取得了重大胜利,扭转了战局。
镇南关大捷的消息传到北京,举国欢庆。然而,清政府却在此胜利之时,选择了与法国议和,签订了《中法新约》,放弃了对越南的保护权。这一决策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不满,徐延旭也深感失望和愤慨。他上书朝廷,直陈利弊,但未被采纳。
晚年遭遇与历史评价 😔
中法战争后,徐延旭被召回国内,历任多地的按察使、布政使等职。然而,他的仕途并不顺利,屡遭排挤和打压。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期间,他因主和的态度,被清廷革职查办。
1901年,徐延旭在抑郁中病逝,终年63岁。他的一生,充满了波折和坎坷,但他始终坚持爱国情怀,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斗到底。
后世纪念与启示 🙏
徐延旭作为晚清时期的重要官员和抗法名将,他的事迹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他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,激励着后人。他的悲剧命运,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无奈和悲哀。
今天,我们纪念徐延旭,不仅是为了缅怀他的功绩,更是为了从中汲取历史教训,弘扬爱国主义精神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。